首页 > 文学

贾义卿 继承父辈勤俭节约的品质

文学 09-17

  夜幕徐徐降临

  一户灶房囱柱起烟

  邻居立马拿上麦杆取火借能

  隔壁借盐

  只一茶盅

  张口借款

  二分三分

  筷尖蘸油

  美食一顿

  饭后碗碟

  舔得干净

  裤子一条

  姊妹轮穿尽添补丁

  妈妈三寸小脚

  缓缓挪动

  手扶磨棍转圈

  推碾米面约莫半斤

  每每宗宗

  件件酸心”

  这是贾义卿在《妈妈的纺车中》里的文字,字里行间勾起了许多人对上世纪贫穷的记忆,生活的重担压在了父母辈的肩上,年幼的他们在父辈们伟岸的身躯下依然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油灯、纺车、柴禾、贫穷、母爱……是贾义卿童年的关键词。

  贾义卿,55岁,是土生土长的甘谷人,见证过共和国从贫穷到开始富裕的每一个重要的历程。如今回忆过往,大多是母亲留在他记忆中操劳的身影。“我们兄弟姊妹一共八个,我排行老七。小时候家里特别穷,父母亲抚养我们几个孩子特别不容易。我记得时间长了母亲会做上一顿好吃的,她让我们兄弟姊妹先吃,因为东西少,再加上孩子多,吃到最后给她自己没所剩无几,往往到洗锅的时候母亲就铲一些锅底的干糊糊泡点浆水吃。”贾义卿说,自打他记事起,父母常年操劳,靠种几亩地养活我们兄弟姊妹八个。那个时候种地也不像现在有良种、农药、化肥,收成有保证,完全是靠天吃饭,一年打的粮食不够一年吃,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就没有粮食吃了,父母亲和其他人一样,背上洋芋扒火车去陕西换粮食。

  当年物资匮乏,一盒火柴也显得弥足珍贵。“我记得小时候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很多人都在互相观望,如果那家的烟囱里冒烟了,就赶紧攥一把柴火去借火,把火引来了以后再做饭。有时候柴火拿少了,没到家中途就灭了。”贾义卿说,能源的使用是恶性循环,因为生活贫困人们都没有环保意识,挖草根,铲草皮,砍树烧柴火,生态条件越来越差。

  “这几十年间的变化确实太大了,我们的生活比以前好得太多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越来越快。楼高了,房大了,路宽了,车多了。看到现在的好社会、好生活,很知足了。现在农村睡觉有电褥子,喝茶有电炉子,做饭有电磁炉,人们再也不会因为一盒柴火踌躇不决,彻底告别了阴暗潮湿的草舍,告别了吃不饱的年代。”贾义卿说,最为重要的是如今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近些年,甘谷县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整合与激活,探索“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通过“三变改革”,流转农民土地发展产业,唤醒沉睡土地资源,不仅让荒山“变”金山,农民的收入还能大幅提高,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以前的一片土地非常值钱,它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东西,我记得为了几分地吵架打架的事也经常存在。现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农民不再只靠天吃饭,不再只靠粮食作物,除了发展产业外,甘谷县的劳务输出已成为发展状大县域经济的亮点,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半壁江山,农民的钱包越来越鼓了。”贾义卿说,70年间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方面,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了众多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希望我们能继承父辈们承勤俭节约的品质,创造更好的生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本站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天水在线-让世界了解甘肃天水

天水在线-今日天水新闻门户

| 浙ICP备05082053号-1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