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孙想明 70年村里有了大变化

文学 09-17

  9月12日,伴随着初秋的寒意,记者顺着一条连村到户的水泥路走进甘谷县新兴镇孙家坪村。到达村口,“绿树村边合,流水涤人心”的静谧景象跃然眼前。宽阔平坦的通村公路、吐露新绿的景观树木、成排矗立的太阳能路灯、一应俱全的健身器材、临水而建的休闲长廊、景致壮观的音乐喷泉、白墙青瓦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这些尽收眼底的新面貌,处处彰显着孙家坪村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展的累累硕果。

  说起村里的变化,53岁的村支书孙想明脸上笑开了花。“和以前比,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以前村里的情况可不是这样,那时候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小的时候,我们村是出名的贫困村,大多数人住的是窑洞,很少有住房子的。窑洞也都是家里传下来的,年久失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那时候最怕下雨天,就怕窑洞塌下来。也正因为贫穷,村里有很多‘光棍’青年,他们大都娶不上媳妇。”

  孙想明说,大约是从1990以后,窑洞逐渐从村子里消失不见,家家都住上了土房。“即便是住上了房子,屋里也没啥家具,家家户户就只有一个方桌,连个靠背椅都没有。好的是,村上从80年代通了电,之前照明用的是煤油灯,煤油供应也都是有限制的,一个月才有半斤煤油。”

  再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村里基本上全是砖房,没有土房,但路却成了大问题。“以前出租车都不进来,因为村里都是泥泞路。现在好了,泥泞路变成了水泥路,新修的路还加宽绿化,出行方便多了。”他说。

  然而,在孙想明看来变化最大的还数教育。“我童年的记忆里,大家并不重视教育,像我这个年纪年龄的人大多数小学没读完。村里虽然有个小学,但是设施非常差,教室是土房子。学校冬天也没有取暖的设施,一般都烧的土炉子,没有煤,就凑合烧点木柴,但是一烧着教室里就乌烟瘴气的。”孙想明说,“现在好了,国家施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娃娃们上学不仅不要钱,还有营养早餐,更不用说现在的教育设施了,基本都是一应俱全。娃娃们的学历也都提高了,最低的也都是高中。”

  在村上当了26年支书的孙想明,对于村里的变化比任何人都清楚,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在他看来,2013年以来村里迎来了大发展。“2013年,我们村被列为省科协的帮扶点,在他们的帮助下,村里搞了美丽乡村建设,在绿化美化亮化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基础设施也搞好了。2016年村里发展起了致富产业,全村2036亩土地,1800亩已退耕还林,全部种成了花椒和苹果,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孙想明说,村上有好几户村民靠种植花椒,纯收入达到十万元以上。

  “物质上富裕了,村民们也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孙想明笑容满面地说,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邻里之间扯皮的少了,高价彩礼的少了,随意乱扔垃圾的少了,村民建设文明孙家坪的心齐了,文化娱乐活动多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本站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天水在线-让世界了解甘肃天水

天水在线-今日天水新闻门户

| 浙ICP备05082053号-1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