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水

甘肃第一条高速公路 那是1994年甘肃第一条高速公路

天水 10-21

  甘肃第一条高速公路 那是1994年甘肃第一条高速公路

  还记得那是1994年,甘肃第一条高速公路在天水诞生了(图),【天水在线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报道】,还记得那是1994年,甘肃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在天水诞生了。

  

 

  ▲天北高速公路(1994年摄)

  

 

  ▲在没有像样的大型机械化设备的情况下,工人们用手扶拖拉机和架子车运输石料,手持铁锹、洋镐奋战在施工一线,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大家毫无怨言。(1993年摄)

  

 

  ▲天北高速公路 天水在线2014年11月11日航拍

  

 

  ▲右侧为天北高速公路 天水在线2018年6月9日航拍

  

 

  ▲右侧为天北高速公路 天水在线2018年10月31日航拍

  天北高速公路1992年动工,工程总投资7800多万元,1994年7月1日竣工并交付使用。天北高速公路正线长13.15公里,岔线、辅道、匝道7.89公里,主线宽24.5米,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四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速每小时120公里。全线有立交桥1座、中桥3座、小桥1座、涵洞35道、立交通道8处,并设有完善的防撞、防浪设施。路面宽敞平整,线型流畅优美,具有交通、河防、水利、市政、疏浚五大功能。

  天(天水市,即天水市秦州区)——北(天水市北道区,现麦积区)高速公路是当时甘肃省境内建设最早的,也是甘肃省最短,世界第二短的一条高速公路(从竣工到全长11公里的成都机场高速开通的2008年,天北高速一直是世界上最短的高速公路)。它的建成使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天水城区由两大块(秦州区和麦积区)连结为一体,结束了甘肃省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实现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关于当时天水市委市政府为何要开建天北高速公路,请大家从天水在线2013年2月4日发布的冯沙驼“追忆老市长王文华同志”的文章里面找答案。

  追忆老市长王文华同志

  □冯沙驼

  

 

  (图为王文华同志资料图片)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曾经得到许多人的关心、帮助和支持,王文华老市长就是其中一位。

  又到深秋时节,漫步城区广场、河畔、小巷,看着日渐褪去的绿色,满地的落叶,那些逝去的岁月和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又不时萦绕在脑际。想来,王文华老市长逝世已两年多了。睹物思人,此情此景,令人不由得忆起王文华同志生前的点点滴滴。

  

 

  (图为冯沙驼和王文华同志合影)

  倾心天水工业发展

  王文华同志是山东益都人,生于1933年。1952年起,先后在长春市东北研究所、吉林总工会干部学校学习,曾任吉林省委团校团委书记,后到吉林省长春市原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材料试验机厂工作。上世纪六十年代,党中央、毛主席作出“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一大批华东、东北等工业城市的优秀工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三线建设”中。王文华同志就是其中的一员。1964年,担任长春材料试验机厂技术科长的王文华同志,随厂迁往天水市,负责天水红山厂、天水铸锻厂筹建处技术设备等筹建工作。1965年,国家一机部在天水组建“一机部天水建设指挥部”,抽调他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直接协助指挥长统筹协调一机部在天水地区三线企业的建设工作。1968年,他又被一机部仪表局调回天水红山厂筹备处,全面负责红山厂和铸锻厂的筹建工作。1970年,红山厂投产后,他被省机械厅任命为厂长兼党委书记。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王文华同志夜以继日,以大庆人“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在天水“三线建设”的不同岗位上,在红山厂搬迁-筹建-投产三部曲中整整奋战了15年。这15年中,他不仅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设备安装投入使用于天水,而且组织生产出了国内一流、军工急需的材料试验机系列产品,有的进入国内一流产品之列,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他又将科学管理理念和模式植入于企业中,培养了一大批企业管理骨干和生产技术骨干,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天水市乃至甘肃省机械行业的领导干部和技术专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军事战略要地的天水,自1964年5月起,中央军委、国防工委、国防科委、总后勤部、二机部、四机部、五机部、化工部等国家部委,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进入天水选址、踏勘、定点。先后有39户来自上海、北京、哈尔滨、长春、洛阳等工业重镇的企业迁入天水建厂,经过短短几年艰苦奋斗,在天水形成了一个重型机械、机床电器、风动工具、仪器仪表、轴承锻压、材料改制等门类齐全的地方工业体系,天水由此成为西部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和甘肃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天水的经济结构,加快了这个古老城市的工业化、城镇化。作为参与天水“三线建设”组织协调工作并亲自投身天水红山厂、铸锻厂筹建的王文华等一大批老同志、老干部,为“三线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983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一大批优秀企业领导干部相继进入了各级地方领导班子。由于王文华同志在天水“三线建设”及企业发展中的突出表现,他被调往天水地区,担任行署副专员。1985年,天水地改市后,他先后担任天水市委副书记、天水市政府市长,直至1995年退休。

  我和王文华同志的接触始于1984年,当时,王文华同志分管工业、交通、城市等项工作。那年,我被调往天水地区行署办公室工作后,曾多次随行署领导下基层调研。当时,改革开放已在全国形成高潮,各地都在谋求加快发展。在多次的调研和会议中,王文华同志大声疾呼,要重视全市工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挥优势,加快发展。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提出了天水工业发展的重点是机械、电子、传统加工工业和基础原材料工业,从八个方面形成优势产业。即部省属企业为依托的机械、电子、电器工业;省、市企业为主的轻纺工业;水泥、岩棉、大理石、建筑和卫生陶瓷开发为主的建材工业;非金属矿开采、有色金属矿开发冶炼为主的冶金工业;雕漆、地毯、玉器、草编等为主的工艺旅游美术工业;皮毛加工和塑料制品为主的皮塑工业;酒类、食品、罐头、饮料为主的食品工业。并将它形象地比喻为“八条龙”,而龙头是装备、技术、产品、生产等均占优势的驻天水部省属企业。他根据天水地方工业特点,提出坚定不移地走“地企联合”路子,即充分发挥驻天水部省属企业设备、技术、管理、产品优势,解决部省属企业与地方企业的“断层”现象,通过产品协作配套,推动并优化全市工业经济组织、产品、所有制结构,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促进一批企业新建、扩建、改造项目的达产达标。这些思路和做法,对当时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组织和推动作用。天水长开厂、天水长控厂、天水长低厂、天水213厂、甘谷油墨厂、武山水泥厂、天水风动工具厂、天水锻压机床厂等一批部省属企业得到迅速发展,甘肃绒线厂、甘肃棉纺织厂、天水火柴厂、天水造纸厂、天水雕漆工艺厂、天水地毯厂、天水水泥厂等一批地方中小企业建成投产、发展壮大,为“工业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思路没有完全变成现实,但不可否认的是,正因为有王文华等老领导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才使后者少走弯路,并不断适应形势发展,调整思路,形成了以后全市工业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机械、电子、轻纺、建材、食品五大主导行业的工业格局和发展态势。

  

 

  (图为王文华同志资料图片)

  打开天水东大门

  1992年4月,我调往北道区政府任区长后,与时任天水市政府市长的王文华同志的接触更多了,对他决策并在天北高速公路建设、国道310线牛北路建设中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当时,从秦城区到北道区仅靠国道310线东泉至天水郡21公里过境公路连接。这条公路始建于1944年,竣工于1948年,路基窄,路况差。解放后虽进行了改扩建,但公路等级低,经常是修修补补,不仅严重制约了秦城、北道的发展,也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要改变这一状况,决策在两区间沿藉河南侧修建一条高速公路。

  消息传出,议论纷纷。一些人认为,在天水修高速公路,无资金,无技术,在省内无先例,西北也少有,何必出此风头,冒这风险。但王文华市长等市上主要领导不为议论所动。他说,只要敢想,才能敢干;一无所有,通过关系去找、去寻、去闯,等、靠是没有出路的。他反复讲,要通过高速公路建设,在全市树立起一种敢想敢干的精神,创先、创一流的气势,带动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随后,市政府成立工程指挥部,王文华市长亲自挂帅,张俭成副市长一线指挥,一场甘肃高速公路开先例的工程由此展开。为争取项目资金,王市长通过多种关系向省上领导及省交通厅等有关部门汇报,他的决心和行动深深打动了省上领导及相关部门,省交通厅给予了大力支持。为解决技术问题,他虚心听取工程技术人员意见,尊重他们的设计理念和成果,大胆启用并充分信任天水交通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让他们在设计、施工中挑大梁。为解决工程占地和拆迁问题,他要求两区政府从大局出发,牺牲局部,顾全大局,全力以赴,抓紧抓好,使得征地、拆迁任务短时间内完成。在施工中,他反复要求把好施工质量关,要求把高速公路建成高质量的样板路。在设计中,他集中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及两区政府的意见,要求将这条高速公路以“五大工程”标准去设计、去施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即公路工程、河防工程、疏浚工程、市政工程、农田水利工程。

  经过18个月的日夜奋战,1994年7月1日,天北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中国交通报》发表头条新闻:《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甘肃省高速公路实现零的突破》。文中指出,这条高速公路填补了甘肃省高速公路的空白,为以后全省陆续开工建设高速公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天北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不仅彻底解决了秦城至北道区的通畅问题,而且摸索出了一条在西部贫困地区,依靠自力更生加科学态度,由地方政府组织、国家支持建设高速公路的成功之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条道路的建设,大大激发了全市人民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勇气,使全市人民看到,只要解放思想、破除幻想、敢想敢干、尊重科学,天水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大有希望的,是大有可为的。天北高速公路建设也创造了多个国内、省内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第一:里程最短,全长13.2公里,在国内高速公路中里程最短;投资最少,全部投资7800万元,每公里平均投资593万元;公里投资节约最多,每公里投资比计划减少407万元;质量最好,建成18年来,仅经过几次维护,路面、路肩仍稳定无变形,整条道路均没有大的损坏;投资回收最短,运营10年收回了全部投资后,免费通行。

  国道310线牛北段(北道区牛背村至北道区)的建设,是上世纪90年代我省及我市公路建设史上最大最艰巨的一项工程,是时任几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直接领导下奋战多年打通甘肃东大门的壮举,王文华同志作为市长,全面参与了工程建设。

  改造前的国道310线东起江苏连云港,西至甘肃天水,为国家公路东西大通道,跨苏、豫、陕、甘四省,全长1534.8公里,在天水境内长151.8公里。这条道路在天水境内,由于穿行在西秦岭的崇山峻岭之中,路基窄,路面大多为土路,地形复杂,等级标准低,维护十分困难,经常发生堵塞,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天水乃至甘肃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市上桐树苞等老同志多次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议案,社会各界也纷纷呼吁,要求国家对国道310宝天段进行改造,打通甘肃东大门,促进天水对外开放。1989年11月3日,交通部委派公路规划设计院,对国道310线宝天段进行了考察,随后,国家、省上公路部门相继开始了国道310线宝天段改造的线型选择及地质踏勘工作。但由于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布局等制约因素,前期工作时断时续,直至国家交通部将国道310线西端从天水延伸至新疆霍尔果斯,全长4614公里,成为国家四纵四横大通道之后,解决宝天段的瓶颈问题才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到1992年初,基本确定国道310线天水至宝鸡段沿渭河峡谷的走向,标准为国家山岭重丘区二级路,投资为国家补助和省、地方自筹三部分解决,总里程为114.6公里,初期总投资为1.82亿元,后实际总投资增至3.56亿元。

  工程即将开工,但省上投资迟迟没有下拨,随后确定工程以“以工代赈”方式进行,但天水境内约占地3179亩,房屋拆除350户6400平米,各类果树7027万株,按当时最低补偿标准约需900万元左右。一个周末,我接到省交通厅电话,称胡国斌厅长已到天水,约我去见面。我随即和分管副区长赶到天水公路总段招待所。胡厅长一见面就说:“310国道牛北路要开工,北道区要承担全部拆迁任务和64公里工程建设任务。工程部分以‘以工代赈’形式进行,征地拆迁补偿由于省上现在没钱,你们区上全部承担,同意就开工,不同意将改线绕过北道区。”我当即提出,牛北路工程必须早开工,且必须经北道境内,但征地拆迁涉及五个乡上千户农户,要北道区拿出900万实在有心无力。胡厅长让我再考虑。我出了招待所,直奔王文华市长家,向王市长汇报了情况。王市长听后说,走,我见见他去。王文华市长与胡厅长进行了深入交谈。王市长首先对省交通厅给予牛北路建设的支持表示感谢,又详细地把市、区两级的财政情况作了介绍。在王市长的一再坚持下,胡厅长松口说,可以由省交通厅给市政府借200万元,再由市政府下达北道区。王市长问我可否,我当即表态,缺口太大,根本不够。经一再交涉,最后,胡厅长说,省交通厅再让一步,借四百万,但要王市长代表市政府写出借条。王市长当即写下借条,郑重签名后,对胡厅长讲,工程启动后,厅里必须再考虑增加征地拆迁费用,否则将影响到工程进展。就这样,在王市长的亲自参与下,征地拆迁费有了着落。以后,又经市、区多方争取,牛北路征地拆迁省交通厅以六百万包干(含借四百万元)形式下达。

  工程开工后,困难像山一样压在市、区身上,其线路之长、施工环境和条件之恶劣,国内少见,省内罕见。除分管副市长苏维喜同志具体负责协调、督查工作外,王市长曾13次深入现场检查指导,解决具体问题。在他任市长期间,将此工程列为全市重大项目,动员全市力量关注、支持工程进行。针对工程开工后多次出现的畏难情绪,他反复强调,牛北路建设是继天北高速公路之后全市的又一重大工程,它的建设和开通将对天水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他说,现在资金短缺,问题大,困难多,但交通制约是全市发展经济的头号问题、最大困难,不论采取什么办法,必须下死决心,全力以赴,早日建成通车。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全市上下尤其当时的北道区倾全力克服困难,以“以工代赈”方式展开了一场建设国家等级公路的大决战。

  开工后时间不长的一天,我陪同王市长一行去工地检查。一早出发,对几十处已展开工作业面的工程,边走边看边研究,到晚饭时才到东岔,草草吃过晚饭后,因第二天还有重要活动,他要连夜赶回市上,我劝他次日再回,他不同意。那一晚,天特别黑,凹凸不平的土路,连续不断的弯道,行车十分危险。晚十时许,当车行经伯阳乡一工地时,他乘坐的越野车不慎翻入三米多深的施工基槽中,我们都吓出一身冷汗,好在车速不快,但整个车已四轮朝天。不一会儿,王市长第一个从车窗口爬了出来,又帮助后排的两位同志一一爬出。当他一身尘土,站在惊恐未定的随行人员面前时,却轻松地说,大难不死,小事一桩。

  当时,国家对国道建设仅仅给予政策性补贴,省配套资金一减再减、一压再压,以“以工代赈”形式建设高标准的国家二级专用公路,现在想来,简直不可思议。但是,广大建设者们硬是用钢钎、大锤和简单机械,在被地质界视为“禁区”的渭河大峡谷,开出了一条国家二级标准化道路。从1993年11月8日开工,至1998年9月竣工验收,五年多时间,终于打开了甘肃的东大门,实现了天水公路交通上的又一次大突破。在这条道路的建设中,沿线各乡镇广大群众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几年后,西部大开发全面展开,天水境内随着天巉路的开通、天宝高速路的建设,社会上对当时国道310牛北路工程也有许多议论甚至非议,有的说等级为何太低,灾害为何频繁,为什么经常堵车,个别人甚至凭空想象,说三道四。一次,当我将这些议论向已退休的王市长汇报时,他说,这条路我们干得问心无愧,让别人去说吧,历史将说明一切。听到这,我的委屈、气愤一扫而光,对老市长也更加敬重了。

  

 

  (图为王文华同志资料图片)

  加快天水城市建设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天水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作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的秦城区,由于多年的历史欠账,许多居民居住、生活条件十分差。尤其现龙城广场一带,解放前由于连年战乱、自然灾害,河南、陕西的贫民、灾民沿陇海线西进,到秦城后便在此地城墙下栖身。解放后,城墙拆除后,留下一条百余米长、几十米宽、十米左右深的大沟,居住其中的居民,以草、木搭棚而栖,晴天一片土,雨天一地泥,居民苦不堪言,是城市中的“贫民窟”。1985年夏季的一场暴雨,使坑内积水一米以上,大量黄土冲进沟口,淹没了大多居民家。王文华市长现场查看后,十分痛心,要求市、区政府下决心解决这一城市“伤疤”。他深入棚户区,走访居民,与秦城区政府负责人共商安置方案,亲自查看安置地点,督查搬迁安置进度。经过多方努力,最后将居民全部进行了妥善安置。他又与财政、金融等部门和民营企业研究,运用政府主导、民企参与、金融支持、财政补助的市场运作方式,精心规划,组织建设,填平了大沟,建起了全市第一座高层建筑——金龙大厦和市中心广场,昔日旧貌变新颜,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形象。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秦城、北道在城市建设中无任何自主权,在城区内修一条路、建一座桥,进行城市改造十分艰难。1993年初,北道区在修渭河北匝道时,就遇到相当大的困难。项目立项报市上要排队等待,被拆迁单位为省属单位,对区上要求不予配合。在这种体制下,区上办件事举步维艰。但为缓解渭河桥南北交通,解决市上通往火车站的交通瓶颈问题又刻不容缓。在寻求市上有关单位无果的情况下,我向王市长作了专题汇报,王市长当即拍板,明确表态支持,并要求我,不管什么条条框框,什么限制,只要对发展经济有利,要设法突破,大胆去干,并和省、市主管部门协调。王文华市长的支持极大地鼓舞了北道区的干部群众,大家万众一心,很快完成了渭河桥北匝道工程。此后,他几次给我谈话,要求北道区思想更解放一些,胆子再大一些,在城市建设方面一定要有大突破,彻底改变城不像城、乡不像乡的状况,把北道区城市形象提升到一个高水平。为支持北道区建设,王市长又亲率市政府几位副市长及市直主要部门负责人,在北道区召开了市政府现场办公会议,就加大城区道路建设、加快城市改造步伐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在思路、项目、资金等诸方面给予了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这次现场会,似春风化雨,既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又在一定程度破除了市区体制障碍,开创了北道区城市建设的新局面。时至今日,许多人对此仍念念不忘。王文华市长解放思想、敢闯敢干的精神,至今感染着我、影响着我。

  自信自尊的领导者

  王文华市长是一位十分有个性的领导者,他自信、自尊,特别是他身上的硬气和傲骨,更令人叹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促进全市对外开放,市上领导亲自带队,多次组团赴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我曾有幸参加了几次由王文华市长带队的赴外考察活动。当时的天水,地处大西北,城市实力差,对外知名度低,东南沿海城市的许多人对天水不甚了解,认为是荒凉落后之地。面对别人的冷眼,我们一些同志也感到很自卑,说话、做事小心翼翼,缩头缩脚。王文华同志看到后,对我们说,天水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北老工业基地、甘肃第二大城市,我们要有自豪感,要挺起胸,大胆地问,全面地学,不要让别人看不起,更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

  一次,王文华市长率考察团赴南方一重要省会城市学习考察时,当地接待部门对我们很冷漠,态度很傲慢,有些瞧不起,考察团的同志感到很尴尬。面对这种情况,王文华市长当即拍桌而起,向对方接待部门的同志严肃地讲,请你转告你们市长,天水是甘肃第二大城市,它的历史并不比你们市短,我们是来参观学习取经的,你们的发展是比我们快,但离开西部原材料、劳动力的支援,你们能发展快吗?该市市长闻讯后,严肃批评了接待人员,一再表示歉意。在以后的考察座谈中,王文华市长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娓娓而谈,考察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我们随行人员也受到了一次教育。

  在与扬州市党政班子座谈中,他详细介绍了天水的历史沿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使扬州市领导对天水有了很好的认识和了解,尤其对王市长推荐的天水绒线、雕漆、电器产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双方很快达成合作意向,签署了天水市和扬州市建立友好城市的协议,以后双方在名优产品、技术转让、人员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2010年3月13日,王文华老市长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77岁。消息传来,令人无比悲痛。王文华老市长虽然已经故去,但他锐意改革、求真务实的精神;心系发展、一心为民的情怀;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境界,深受人民群众赞誉。许多他熟悉和不熟悉的同志一直在缅怀着他。他为天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王文华老市长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注:文中“北道”、“秦城”现为“麦积”、“秦州”)

  我省首座高速公路——天北高速公路

  建成24年路面没有整体大修过

  兰州晚报2018年10月23日报道 这十几年间,甘肃公路建设突飞猛进,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硕果累累。截至2017年底,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016公里,14个市州政府驻地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连接。其中有一条高速公路,虽然与今天建成的高速公路不可比拟,但它却是我省高速公路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它就是天水至北道(现麦积区)高速公路。如今,天北高速公路已停止收费,大小车辆依然来往穿梭,川流不息。更加难得的是,天北高速公路建成至今24年来,路面没有整体大修过,任凭车水马龙,岿然不动。

  24年来只是进行过小型局部维修

  说起甘肃高速公路,就不得不提及天水至北道高速公路。1994年,我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天水至北道(今麦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拉开了我省高速公路建设的序幕。

  工作多年后,1996年记者才有幸第一次走过这条当时全省境内建设最早的也是最短的一条高速公路的时候,感慨万分:甘肃首条高速公路建成时全长13.8公里,双向四车道。然而2009年建成通车的宝鸡至天水高速公路上的麦积山隧道同样是在天水市,其单洞长度有12.29公里。如今一个“洞”的长度,就相当于当年一条高速公路的长度。

  虽然与今天的高速公路不可比拟,但它却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让甘肃的公路一天天变宽、变直、变快的开始。

  近日,记者再次来到天北高速公路上看到,这条全封闭、双向四车道的高速路上,大小车辆来往穿梭,川流不息。

  “天北高速公路既是国道310线一段,又是北道(麦积区)和秦州的主要连接线,交通量相对比较大,24年来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这条高速公路已在2014年停止收费了,建成24年来只是在2013年进行过一次水泥板断裂的小型局部维修,除此之外再也没有进行过路面整体大修。”天水市公路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说。

  78岁老人见证高速公路建设过程

  “看到当年自己参与修建的高速公路,质量可靠,运行正常,感到很欣慰!”听闻记者要来采访,家住天水市的原天北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兼项目工程处处长、今年已经78岁的缑自发老人专程赶到现场,他告诉记者,天北高速公路是由省交通运输厅和天水市政府共同集资修建的全省第一条高速公路,1992年6月开工,1994年7月1日建成通车。

  在一本1994年11月出版的天水市公路学会会刊上,缑自发撰写的《浅谈天北高速公路的质量管理》中就详细总结了天北高速公路在建设资金紧缺、周期短、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队伍资质较差、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如何使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的做法。

  “当时在甘肃建一条高速公路真的不容易,全国还没有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规范。作为项目工程处负责人,我带人去陕西临潼一个高速公路项目学习,看图纸、看资料、看现场,回来后精心测量和设计。”缑自发告诉记者,当时天北高速公路共设计了三个方案,最后选定沿藉河修建,既修了公路,又建了河堤,还节约了农田,可谓一举三得。

  “工程建设时间紧、资金少,平均每公里投资只有540万元。没有大型机械,只有铁锹、镢头、手扶拖拉机,基本全靠人工。”缑自发说,当时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厅、天水市都高度重视,汇聚了全省公路系统的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施工单位加班加点,不分白天黑夜地干。“工程建设时,每个人以高度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层层把关,一道工序完成得不好,就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确保了工程质量。”

  1996年,天北高速公路被评为甘肃省优质样板工程一等奖。据了解,天北高速公路通车24年来,路面没有整体大修过,目前运行良好,成为我省高速公路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记者结束采访即将离开天北高速公路时,缑自发说道:“现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建的路会更好!”兰州晚报记者许晗/文 首席记者马军/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本站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天水在线-让世界了解甘肃天水

天水在线-今日天水新闻门户

| 浙ICP备05082053号-1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