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纪念“陇上铁汉”安维峻诞辰157周年系列文章之三

历史 05-09

  纪念“陇上铁汉”安维峻:柏崖耸翠迎“铁汉”(图)

  纪念“陇上铁汉”安维峻诞辰157周年系列文章之三

  柏崖耸翠迎“铁汉”

  王广林

  

 

  柏崖位于秦安县西川镇神明川村。在这片植满柏树,充满铮铮铁骨之气的弹丸之地,寄托着“陇上铁汉”安维峻一生的忧国情怀与梦想。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都察院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上奏《请诛李鸿章疏》,以言获罪,被革职遣戍军台。他特意写信嘱咐兄弟子侄,在村里背山面水的二级台阶上,为自己修建一处山庄,并广植柏树,与村庄相连。安维峻何以要栽植柏树?原来他对柏树情有独钟。御史府中多植柏树,而朝廷禁省统称台阁,所以御史府别称柏台。他热爱“言官”这个职业,在《复夏涤庵同年书》中写道:“私念处此浊世,无可行吾之志,惟有建言一途尚可自靖献耳,是以应考试御史。”在台谏任职的14个月内,向光绪皇帝上疏64道,敢于直言,有“殿上苍鹰之目”的美誉。虽遭谪戍,但他爱国之心并未泯灭。在其归隐之所栽植柏树,又何尝不是刚健向上、奋发有为的儒者风范的象征呢?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冬,46岁的安维峻结束了5年的流放生涯,遇赦召还。次年3月,他回到了秦安。故乡的翠柏迎接了这位饱经风霜、风尘仆仆的“铁汉”,他惊喜不已,仿佛觉得自己的台谏生活将要在这里得到延续,于是挥笔作《咏柏》诗:

  柏崖多柏郁苍苍,宜我翠柏名山房。

  老干不须饶雨露,小株亦自耐风霜。

  托根到地一何稳,傲骨撑天久弥香。

  叶可巢莺荫清昼,枝如栖凤鸣朝阳。

  尽容高士胸襟豁,要见先人手泽长。

  陶令归来种五柳,何如逸叟此书堂。

  此诗咏物言志,“铁汉”形象呼之欲出。安维峻索性以地名柏崖自号,并将山庄亦取名为柏崖山庄。关于安维峻号柏崖之说,近人研究文章中均未提到。史料最早见于王新桢写于癸亥(1923年)十一月的《致安晓峰》:“藉悉家住西山麓,有柏近百株,号‘柏崖’,题曰‘槃阿’示永矢弗过之意,故亦号‘槃阿道人’。于乎,何其高也!” 其次是安维峻去世后,任承允在《安公晓峰墓志铭》说:“公晚年营别墅于郊外,背山面水,挈眷为遯,栖耕钓之所,遂以‘柏崖’自号。”另外,年届七旬的神明川村人乔德祥先生回忆说,以前柏崖山庄脚下有一牌坊,上有“柏崖主人题”字样,可作为安维峻号柏崖的佐证。

  《清史稿•安维峻传》记载:“归后退隐柏崖,杜门著书,隐然以名教纲常为己任。”隐居后,安维峻刻板刊印了《谏垣存稿》四卷、《望云山房文集》三卷、《望云山房诗集》三卷,还补刻了《鸟鼠山人集》缺板。同时,应邀总纂《甘肃新通志》,为甘肃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虽身处柏崖,然心忧天下,“每谈及世变,辄忧形于色,卒抑郁以终”(《清史稿》本传)。

  民国22年(1933年),秦安县文化促进会编印《羲里娲乡唱和集》,将神明川“柏崖耸翠”列为秦安八景之一,收录诗歌二首,从中可见当时柏崖胜景:

  峭壁嵌村落,离离古柏香。

  抱峰秋合掌,遮径日流肪。

  溜雨枝逾茂,凝霜节已彰。

  郁葱山石上,风骨最昂藏。(之一)

  一径辟藤萝,森森入望多。

  苍苔缘磴道,翠盖障山阿。

  树色笼深黛,山容舒画蛾。

  采薇人不见,对酒意如何?(之二)

  可惜胜景不常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近百株柏树被砍伐,山庄亦被拆除。现在人们只能站在面目全非的遗址旁,来凭吊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了。

  

 

  (作者系秦安县地方志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本站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天水在线-让世界了解甘肃天水

天水在线-今日天水新闻门户

| 浙ICP备05082053号-1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